商科专业为什么缩写?
以本人多年帮助留学生申请研究生的经历来看,一般出现这种疑问的学生都是被中介带着填报学校的。中介为了省时间直接填“商科”这个专业给学生们做选择,但是并没有仔细思考过学生到底适不适合读商科,或者说学校到底适不适合读商科(有些同学可能本来想学工科,但是中介因为好申请而给他们报了商科)。
这里我们先来说哪些属于商科,再来讨论为什么是商科。 商科所涵盖的专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商科性质的,比如金融/会计/市场/人力等等;另一类是包含“商科”二字的混合型学科,这些学科一般是将商科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比如MBA/EMBA/MPA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些商科的、交叉的学科呢? 我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以后找工作能够更有优势,那现在企业招聘的时候关注的是什么?除了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成绩外,比较关注的点是学生的实践经历以及未来可塑性。
商科正巧符合了这一点,它更多的与实践相挂钩,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拥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或是实习经历都会让你的简历加分不少。同时商科的灵活属性也便于同学们未来的转行,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转行,商科都能够给你提供足够的支撑。所以从求职的角度上来说,商科确实是最优的选择之一。 当然有人也会有例外情况,比如说你原本学的是计算机,对你来说转商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此时选择一所带有一定量化背景(如数学/统计/IT等)的商科会更加适合你。
以上就是我们通常建议学生报商科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说说为什么有的专业要取一个奇奇怪怪的英文名字,而且还缩写了! 说起这个英文名,就要谈到每个国家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政策了。比如说英国的硕士,一般来说除了top10院校的热门专业以外,其他学校的很多专业都有可能会面临“卡背景”的情况——也就是说你的本科背景如果不好(非211/985院校且专业排名靠后),那么即使你再喜欢这个专业,学校也可能会拒之门外。而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学校会给你一个“解释信”,说明为什么没有录取你,这封解释信通常会包含学校在招生时考虑到的各项因素,例如是否满足了学校的入学要求/雅思分数/GPA等等。不过也有时候,学校不会发解释信,而是直接发出拒信。
无论是拿到拒信还是收到解释信,你要做的都是反思两个问题:第一,我的硬件成绩够了吗?第二,若不够,哪方面还需要加强?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被某所学校拒绝了一次,那么再次申请时该学校的门槛就会提高一些。所以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你就能豁然开朗——我是不是可以从专业方向上进行转变从而避开这种劣势呢?!
于是乎,一个为了让你能够绕过本身申请壁垒的假“商科”就出现了....... 在这里也要提醒同学们,在选择商科之前,要先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为什么要读商科?
二、商科适合我吗?
三、商柯能为我带来什么?(未来我能从商科中得到什么)
四、我为商科付出了什么?(未来我会为商科付出什么)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能否想明白却会影响到你是否能成功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