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是表演吗?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 我先简单明了一点回答(太长的怕你们看不下去): 视觉设计不是“表演”,但设计师是的! 因为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与“观众”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然有“观众”参与,那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表演”的特性了。只是这种特性比较“温和”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所谓“视觉艺术设计”,用更“学术”一点的语言来说就是“设计与美术”,它们都是指“造形艺术”这一大门类之下的两个分支学科。 也就是说,无论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还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等等这些专业,它们的“源头”其实都是一样的,都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神话----史诗时代”。(详细请参考我的另一篇答案: 从“美”与“术”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到底是在“塑造”什么? )
好,既然视觉艺术设计是从西方文明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一个生命体,那肯定就摆脱不了西方文明的一些特质。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无论学设计的,还是做设计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表演者”的属性。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无论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还是环境设计……等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设计的最终成品,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虚构性”——而这种“虚构性”的背后,不正散发着“表演者”的味道吗? 试想一下,当我们看到一幅海报,我们首先会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的?”,接着又会问自己“如果是真的,那它真的够好吗?”,最后还会问自己“如果真的不够好,那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同样,当我们看到一篇广告文案,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些问题——“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它真的够好吗?”“如果不好,我能轻易看出破绽,那么我为什么要购买它?”——这些问题除了带有“批判性”的色彩,更容易让人察觉到“说话者”的存在,从而将“视觉语言”转换为“人话”进行二次解读。 而设计师(或者叫“视觉创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此类“转换”的过程,让“视者”无意识的就接受了信息,达到了最佳的“视听享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视觉创作者确实都是在“表演”,只不过他们表演得很“自然”——自然到让我们忽略了“演员”的存在。 但“表演”确实是存在着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