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占多少?
1950年代,华文是官方语言之一(与马来语、泰米尔语同列) 1960年代初期,在小学里,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华文和马来文是正式学科;到了中一阶段,学生可以选择学华文还是马来文作为主修科目。当时在新加坡的华裔族群,普遍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 直到今天,在新加坡有3%的人口讲华语。而会听、会说简体中文的人更多,估计达到了75%。
虽然新加披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力推行英文政策,但是华文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仍十分深远。以国语为例,尽管官方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发音,但大多数人发“国”字时仍带粤语读音,而在书写时则多用繁体字。
虽然电视节目均译制为英中文对照,电影大多原声配中英文字幕,但是报纸杂志、商品标签以及公共标识等,均为简繁汉字同时存在,只是官方文件及企业名称多已统一为简体。至于年长一代,即使不识字或只认得简易字体者,也会将“中国”读作Zhōngguó,把“中国人”说成Zhōnɡrén。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苏博兰(Sukib Rohlan)曾指出,尽管新加坡人经常互相开玩笑嘲弄,说彼此都讲方言,不懂对方说的什么,但实际上他们都明白约70%的普通话对白。 尽管新加披人口中80%是华裔,但对华裔群体而言,他们的母语并不只有中文一种,因为华裔新加坡人是通过移民祖辈从中国南下的马来半岛定居地进而吸收当地的文化形成的混血民族。所以华裔人群的母语实际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性——来自福建的移民更多地使用闽南方言,而来自广东的移民则更多地使用粤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