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哪些成就?
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成就动机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为获得他人的赞许,二为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的问题是:(1)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问题应以一般能完成,稍有困难但经过努力又能解决为宜;(3)所提问题要尽量少,每堂课上只宜最多提
两三个问题;(4)提的问题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回答,也使那些能回答的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和学到东西;(5)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要过分难,让学生根本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要过分容易,让学生得不到任何锻炼。
学生课外成就动机:
学生的课外活动动机,指的是引起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外部诱因,它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动机是行为的原动力,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动机,动机可能是由外部强迫的,也可能是学生自觉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自觉的动机比外部强迫的动机动摇得更少,维持得更久,因而更能收到持久的成效。
1.学生中普遍缺乏成功的体验。
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常常不能如愿以偿,由于失败而感到受挫,另一方面,在一些成功的学生后面,我们还看不到有多少人为之努力奋斗,以至成功。
2.未能把各种兴趣合理地迁移到学习上来。
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但学科兴趣面较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看不到自己在某一学科上的进步和成功,因而未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3.参与意识不强。
课外活动虽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能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部分家长、老师的心目中,参与社会活动就是“不务正业”、“学坏”的典型表现。
4.缺少成人正确的指导。
即使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的引导,但目前尚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况且这些例子的活动项目多为琴、棋、书、画等,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活动程序和体系,缺乏一个真正有权威的组织团体来管理、来培训。
5.经济力量无力支撑。
参加许多活动,如上街卖报、搞摄影等,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持,而经济力量主要靠父母支给,一般学生无自由支配的权力。
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一是提高学习兴趣。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但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那必然会产生一种封闭性,局域性,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而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参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读写竞赛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以此来弥补学科成绩的不足,或者从中找到学科成绩的突破口,以便扬长避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不仅学科教学能增加知识,培养能力,一些有关的课外阅读,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写作等方面的书报,杂志,同样能增加知识,培养能力。
三是开阔视野。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考察,读书,看报,听音乐,甚至参加娱乐活动,以及亲戚的聚会,同学的集会等,都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