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预科还是语言?
国内高中毕业想出国读书,是走预科还是语言?最近,不少高中毕业生一家人纠结于此。2013年起,国内很多高校和海外大学合作开设“3+1”预科项目,学生国内读三年本科,再在国外读一年硕士。但在不少家长看来,读预科风险很大,学生可能在预科阶段就把英语落下了,还要承担“3+1”项目可能会熄火的风险。
以中国人民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合作的金融数学专业“3+1”项目为例,学生须在人大学习三年,合格毕业后去利兹大学读最后一年。此前,人大和利兹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三届,但本届学生还没有走到岗位,因为利兹那边缩招了。如果缩招的学生正好是人大这三届学生中的一批,那么大一人就要原路打回人大继续学习。从这一点看,“3+1”具有较大的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预科课程也将于今年开始招生。该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考试和招生办公室负责,学生在国
内完成大学预备课程,并通过最后的大学入学考试后,可以直接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伦敦大学学院是一所世界顶尖公立大学,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第15名。
北京大学和日本知名大学成立的中日研究生院联合预备学校(简称“北京大学谷崎预科”),对适合在日本和中国继续学业的中国学生进行专门的升学辅导,帮助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2014年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早稻田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信息科技相关的本科“3+1”项目。
专家:
语言训练不适合普通学生
语培机构老师曾晓阳认为,以教育为目标的语言培训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而言,加强语言训练无疑是提高高考竞争力的最佳路径之一。但就学生长远的发展而言,特别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学好外语不如说“用”好外语。“用”外语是指能够直接用外语完成某个具体的项目,或者是把一个事实用外语准确表达出来。
学校:
语言学校不主张过分强调语言
语言学校负责人大多认为,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语言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应该成为教育生活的核心。而且,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掌握程度应有清晰的标准,但目前没有,这使考试流于分数的争夺,而不是能力的考核。在这种环境下,过分强调语言就必然会出现应试教育下特有的恶劣考试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培训虽然必要,但需理性对待。
学生:
要兴趣也要实用的专项技能
学生认为,英语和其他很多语言不一样,已经深深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很普通的媒介。学语言说到底是为了交流,既然交流那么学习英语再无用不过。但如果把英语看成是一门实用的专业学科,而不是简单的语言工具,那么他的用途之多,学习之余又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