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几年获得诺贝尔奖?
先放结论,我并不认为这是偶然现象或者特例。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科学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而近年来又逐步向亚洲(主要指日欧)转移。这跟亚洲特别是日本的经济崛起是基本吻合的。
二战后,尤其是战后经济腾飞时期,日本人拼命工作,为了赶上甚至打败西方,整个国家充满进取心并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科技的腾飞。在微观和宏观方面都做到了极致,才有了后来的“日本奇迹”。
当然,奇迹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即所谓的 “低欲望社会”“平庸之恶”。在这个社会上,人们没有足够的欲望去争取更高的地位或更大的成功,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谴责和抨击现状的不公;同时由于信息流通的便利以及舆论监督的力度,政府也很难像过去一样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去强制推行某个项目进而实现赶超。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良性循环形成了:由于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赶超欲望,社会整体上行动力不足,国家难以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基础学科的研究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由于科研能力的欠缺和瓶颈,即便有高精尖的技术也把握不住,日本在基础和尖端两个层面都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可以说,战后日本科技实力的积累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强势推进和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如今这种环境已经不复存在,想要再度出现那样的机遇恐怕很难。但并不是说日本就失去了获得诺奖的机会——只要其基础研究保持在较高水平,就有得到肯定的可能。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许多诺奖获得者并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使得别人的研究无法跟上自己的脚步,一旦这个空白被填补,之前的成果就可能失去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或许我们更应该称赞这些获奖者的勇气而非质疑幸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