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会考试吗?
前几天在百度百学科目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德国一小女孩考倒数第一,家长鼓励继续考倒数第一。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因为我是个考试焦虑症患者,最怕考试时发挥不佳,排名列倒数几位,更别说鼓励考生考倒数第一了。后来细一看,才知道,这个“倒数第一”并非我们意思中的倒数第一。原来是这位小女孩已经通过了考试,这次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摸底测验。而新闻的最终意义在于,建议这种测验应该定期实行,这样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找出学习的黑马,以此促进教育。我的理解是,这个“倒数第一”就是第一名了。不过,我们暂且把它称为“倒数第一”吧。
说真的,看惯了我们的考生为了高考,苦读数年,乃至通宵达旦,而最后考上大学,欣喜若狂。与其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德国考生,尤其是小考生,他们对考试普遍不上心,以至于被冠以“考试噩梦”的称号。
先说考试环境。德国的小学生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持续两到三天,早上8点考,下午三四点考完了事。老师一般不让考生提前交卷,以造成某些学生紧张,促使他们把能做的题全部做完。考试时,严禁自带草稿纸,考卷一旦发出,不许随便泄露答案。有的学生习惯于边考试边低头看自己带来的课本,结果因为过于分散精力,常常难以顺利完成答卷。考试前,学生要带上一块手表,因为不准带计算器,所以表的作用很大。考数学时,须自带圆规、直尺等工具,这些都允许放在考桌上。然而,考试环境也并不总是那么美好。不少学校没有专门的考场,考生随意坐在教室或阶梯教室里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考生无心考试,甚至可能睡着。
再说考试方式。德国小学生的考试普遍采用开卷考试,所带资料包括课本、笔记、词典等。当然,个别学科带一些特殊的工具,如物理考试的金属导电性质检测时,要带一根金属棒。有些学科考试,则完全采用开卷考试,如自然历史、音乐、美术等。
最后看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不以百分制,而是用合格与不合格来表示。考试成绩不用排名次,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获得“优异”的评价,极少数学生考试成绩为“良好”,其他的学生都是“普通”。
显然,德国的小学生并不在意考试成绩和排行榜次。相反,我们对考试往往是过分紧张,有的考生甚至把成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武汉一名高中女生,考试失利后自杀。据同学和老师回忆,女生的性格很内向,每次考试都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成绩却总一次比一次差。这次成绩公布前一天,女生就在互联网上留下遗言,表达自己无心上课,学习成绩下降的无奈,以及亲人朋友对其期望过高,自己无力承受的压力。可见,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一个个背负着家长殷切期望的学生,考试焦虑症该有多重。
德国孩子不是不考试,而是把考试看得很淡。他们大多不选择“应试教育”。每年有20%的学生不参加过一次正规的全国统一考试,最后也都能拿到毕业证。而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整天忙着应付考试,还要写很多的试卷。可以这样说,德国学生之所以对考试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他们基础教育质量高,高考是绝对分,没有相对分,相对分就是不及格。
反观我国,高考一旦失利,考生便有掉档的危险。在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之间有了绝对分。尤其到了三本院校,专业又不行,还不如复读。结果,很多考生心理上变得极度自卑,甚至产生严重的抑郁症。还有一些考生为能上重点本科,不惜伪造自己的分数和资格,以致于有的人不但上了当,还受到了极不尽人意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制度,鼓励多次考试,多次入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就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观念,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学会接受挑战,体验挑战,在挑战中收获兴趣,养成乐于求知、勇于求知、善于求知的好习惯。